GCSE选课攻略:这可是关乎未来升TOP大学的秘籍

亲爱的同学们,随着学习旅程的深入,我们即将迎来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选课的重要时刻!这不仅是知识的探索,更是对未来学习方向的一次重要选择。 01 GCSE选课的重要性 1.有的学校规定,GCSE没有相关课程…

亲爱的同学们,随着学习旅程的深入,我们即将迎来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选课的重要时刻!这不仅是知识的探索,更是对未来学习方向的一次重要选择

01

GCSE选课的重要性

1.有的学校规定,GCSE没有相关课程学习经历,A-level不能选择这一科目

2.很多顶尖英国院校录取时会考虑申请者GCSE科目情况。部分罗素集团大学的一些专业对特定GCSE科目有要求。

02

了解GCSE课程体系

GCSE是英国初中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进入A-level和其他16岁以后课程的重要基础。大多数英国学校提供为期两年的GCSE课程(也有部分学校为国际学生提供一年的IGCSE),分为Year10和Year11,涵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

GCSE阶段大多数学生会学习9-10门课,这取决于学校组织课程的方式。但是为了尽可能拿到最好的成绩,最好不要让自己负担过重——超过10门可能会适得其反。

同样除非基于特殊的教育或健康情况,GCSE如果少于8门会被认为课程范围较小,也会限制你的科目经验,在申请大学时可能需要就此进行解释。

所以选择合适的课程数量很重要!GCSE课程重质不重量,建议所选科目数量不要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如果感到能力有限,无法同时兼顾太多科目,所选科目数量最好不要超过8门或9门。

8门科目都拿到7、8、9的成绩显然比12门都是5、6分的成绩要更好,所以选课并非多多益善。

可选择的科目类别:有四个类别,在每个类别中,所有学校必须至少提供一个科目。这些类别是:

1. 现代外语:一般来说学校会提供如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课程,有些学校可能会教授更复杂的语言如俄语。

2. 人文科目:包括历史、地理、宗教研究和社会科学,如心理学和社会学。

3. 艺术科目:音乐、戏剧、艺术、设计以及媒体研究。

4. 技术科目:设计和技术,食品技术和计算机科学。

每一门课程都承载着培养你不同能力的使命,因此选择需谨慎哦!

03

自我评估与兴趣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想哪些科目最吸引你?兴趣将是持续学习的动力源泉。

如果暂时没有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或者对未来也没有明确的规划,建议大家选择的学科领域尽可能广泛。

GCSE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兴趣的阶段,理科、人文、语言、艺术等各个方向都可以试试,不要局限于某一个领域,先在学习过程中发掘兴趣,等之后A-level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当然除了兴趣也要考虑自己在哪些科目上表现较好,或者有是天赋的。了解自己的优势,能让学习之路更加顺畅。

像GCSE必修的科学分为科学Triple和科学Double,虽然二者都学习生物、物理、化学,但Triple的学科是由三门GCSE课程组成的,内容更多,难度更大,Double则是两门,即GCSE科学和附加科学。

如果喜欢科学,A-level打算继续学习并且大学想申请相关专业,建议选择Triple 。Triple 会有单独的GCSE资格证书,而且包含的科学知识更广学得也更加深入,在GCSE阶段吧基础牢固A-level学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如果将来不打算走科学道路可以选择Double。

04

未来职业规划

思考你的升学目标,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相关大学专业对A-level科目有什么要求?GCSE学什么课程能对A-level学习有帮助?利用这种反向思维模式选课能够帮助我们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例如对理科比较感兴趣,将来也希望继续学习相关专业,建议在数学、科学这个分类下多选择科目。如果对人文类科目感兴趣,可以侧重选择历史、地理和语言文学类的科目。

05

咨询与建议

不要害怕向老师寻求帮助和建议,作为老师他们非常了解了解你的学习状况,能给出专业的指导。也可以和父母分享你的想法和计划,他们的经验和建议或许能为你提供新的视角。如果有认识同样路径升学的学长学姐们也可以听听他们的亲身经历。

06

勇于尝试与调整

选课并不是一次性的决定,如果发现某个科目并不如预期中那么适合自己,一般都允许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调整。不要害怕改变,多和老师沟通勇敢尝试,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