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酵!火爆全港的三名小学生被“抽水”,引发网友讨伐!

大家知道吗,这几天,香港的“顶流”竟是三位小学生! 7月9日,是小学升中派位(六年级毕业生按志愿分到中学就读)结果公布的大日子。 受访时,陈同学大方分享两招读书心得: 自小学五年级起便每星期补习5天,一放学就马上去补习。 此…

大家知道吗,这几天,香港的“顶流”竟是三位小学生

7月9日,是小学升中派位(六年级毕业生按志愿分到中学就读)结果公布的大日子。

受访时,陈同学大方分享两招读书心得:

自小学五年级起便每星期补习5天,一放学就马上去补习。

此外也会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努力提升自己。

(而后面的江同学一脸惊讶抢镜,右面同学也在忍笑)

陈同学继续说:“若说辛苦就觉得谈不上,因为我觉得读书是我的本份。”

(站在他身后的两名同学更惊讶了,彷佛在说:你讲咩?再度偷笑。)

评论区有网友自动代入身后同学视角:朋友…你?也有网友立即想到这张表情包:

不少网民认为,陈同学的表现过于圆滑且成熟,而旁边两位小男生真实而夸张的表情,引发了大家的共鸣与笑声。

也有网友模仿这三位小朋友的回答,拍摄了“职场版”。

随着话题热度的持续发酵,有香港公司也趁机利用该话题做宣传,随即引起网友热议!

这家公司,就是香港航空。

香港航空公司在官方Facebook发帖称要“寻人”,表示要“奖励下3位这么努力的同学”,送机票请他们一家人去旅行,又叫3位男生或家长联络公司,并称:

“读书是你们的本份,为你们制造快乐回忆都是我的本份”。

帖文一出,有网民称航空公司反应快,对其形象改观。

不过,帖文其后就被转贴到不同平台和家长群组,有人批评航空公司做法过分:

“看新闻都知3个同学是哪间小学,你要请他们去,你要不联络学校代为转达,而不是拎3个小学生过桥去敲锣打鼓公开‘我们做善事啦,来看我来看我啦’”。

“真是败坏好感,太低级我个人觉得。”

不过,点赞最多的,则是“请问抽完水未啊?”的评论。

其实,“抽水”指的是一些行为:

“个人或公司于一些热门的议题或事件上,再煽风点火,加上一些嘲讽或借代去将它发酵,从而达到自我宣传之效。”

而随着香港传统传媒空间收窄,导致新媒体的兴起,这些媒体流行的“抽水文化”,成为香港一个有趣的现象。

前段时间最热的“抽水”现象,便是何伯何太啦!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阮兆祥和李思捷在《逆天奇案2》大结局的活动现场踩场,两人分别扮演何伯以及新何太,火速抽水两位新闻人物。

两人都扮得非常之神似,阮兆祥扮的新何太更是唯妙唯肖,还原度极高。

两人全程十指紧扣,相当甜蜜,阮兆祥还不时向李思捷撒娇,相当搞笑,连新何太对白都抄到位。

被问到身上的珠宝价值多少,阮兆祥即说:“不要问我啦,我住公屋的,哈哈哈,结婚礼物呀!”

有见何伯一事愈演愈烈,有品牌纷纷抽水。

酒楼茶皇殿早前在其社交平台发表了一则帖文,宣传母亲节的菜单,并表示

“饮汤?!不用你眼望我眼”,更在帖文中写道:“茶皇殿每天煲好足料靓汤等您,随时打来订位饮汤啦…”。

另外,三菱电机也发表了一则帖文,以冰箱“抽水”何太煲靓汤,更在配图中表示:

“饮汤饮出感情来,靓汤一定要保存妥当”。

其实,通过抽水,有时很复杂的事件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视点来理解,有时可以触类旁通,学到更多有趣的东西。

而更多时,就是换来一下子的食花生(做旁观者)的快乐。

同时,我们也明白,水不能乱抽,所谓抽水,有时抽着火水,轻则伤身,重则跟车太近,伤亡惨重。

前几年香港娱乐圈的“安心事件”,看不同的机构、公司的抽水方式,就引发了公众对“抽水”行为的探讨。

“安心偷食”事件

“许志安与黄心颖出轨事件(又称安心偷食事件、安心事件、安心出轨事件、安心之乱),无线电视称为许志安和黄心颖车厢被偷拍事件。是指香港艺人许志安与黄心颖在香港出租车车厢内行为亲密的婚外情事件。”

例子一:与事件相关的产品

这种抽水,争议相对较少,例如衣服,装备等等,都能以与谁人同款来作招徕。

不过要留意,将争议事件主角的名字用作招徕,正常来说最好是先得到对方同意才用的,因为这毕竟是商业广告,而非学术用途。

例子二:与事件无关,但取其引申的产品

“当‘安心偷食’视频曝光后,黄心颖、许志安立马成了众矢之的,网友纷纷心疼马国明。”

这类例子最多,通常商业产品也会用这个方法。

相对安全的做法是取其正面价值,减少争议的部份,但同时可以贴近新闻主题就最好。

不同公司往往会配合自己在网上的形象,顾客的特点,做些针对性的语带相关的宣传。

例子三:语带相关,极尽讽刺

这类抽水宣传,其实本身已经有自己想要说的话,不过挪用当时新闻事件的情景来表达。

这种操作其实十分危险,原因有二:

1. 新闻事件的多变性,有可能影响本身想传达的讯息;2. 当整件事用尽讽刺的笔触去表达时,整件事给人的印象随时变得负面,被认为是在别人的伤口上洒盐,要用别人的负面新闻来宣传自己的讯息,并不恰当,也要注意自身形象。

例子四:人身攻击

这个抽水的情况可以说是不只是揶揄当事人,甚至有取笑的味道,再加上那些主题标签的写法,作为公关,将别人一件认错的事如此讽刺,恐有欠大体。

总而言之,抽水其实是一门不易的艺术,在幽默和戏嚯之间,界线不容易分清。

香港是个言论自由的社会,当人人都可以随意发放讯息时,机构的网页,其社媒的主页,也应该是一个公关的渠道,如非必要,勿让公关变成关公灾难。

最后,小编想问问大家:你还知道香港哪些有名的“抽水”事件?评论区欢迎留言。

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