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食品的保质期是百姓安全食用的期限,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红线之一。可谁会想到,近一段时间以来,每到周末,就有很多人来到津南区双港镇的一家冷库,专门挑选过期食品。这些已经严重过期,甚至是三四年前生产的食品被购买后到底流向了何处,又会被何用呢?记者历时两周追踪调查,终于揭开了令人咋舌的“谜底”……
市民举报:疑似大量过期食品在冷库销售
“我们大院内的一家冷库,每到周末都有大量的过期食品卖出去。前来购买这些过期食品的人,还会根据冷库商家提供的品种,进行精心挑选。也不知道这些过期食品被购买后,又流向了何处?”六月中旬,一名经常到津南区双港镇拉货的司机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所见所闻。这名司机介绍说,由于工作原因,他经常到津南区双港镇的一家大型冷库去拉货。近一段时间他发现,每到周六原本人不是很多的冷库就会变得特别热闹。不少人都会到冷库的三四号门处去挑选产品。开始时,他也并没有在意,觉得冷库商家是不是在做促销。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才发现,这些人购买的竟然全部是过期食品,涵盖了肉、油炸制品、鸡、牛排、薯条等,品种多达数十个。
首次暗访:戒备森严 没有熟人概不接待
6月22日,记者首次来到了坐落于津南区双港镇香港街附近的这家大型冷库跟前。只见身着保安服的男子不时对进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盘问,对于没有熟人介绍的人员,保安人员一律禁止进入。无奈之下,记者只能远距离进行观察,发现离大门五十多米远的冷库水泥平台上,一辆叉车将冷库内的货物运出来后,几名男子将货物运到一辆平板货车上。由于距离太远,根本无法看清上面的货物。半个多小时后,装满货物的货车缓缓驶出院门时,恰好遇到堵车,记者才得以靠近车辆进行查看。从货物的外包装可以看出,车上装载了包括萝卜丝素丸子、黄米汤圆、小油条等十多个品种,有的生产日期是2022年,保质期为十二个月。
再次暗访:多路记者追踪 揭开其中谜底
6月29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了这家冷库。也许是天气炎热的原因,保安员并不像上次那样“恪尽职守”,记者驾驶的车辆顺利进到了厂区内。与上次人数寥寥不同,这次水泥平台上已经聚集了十多名购买者,水泥平台上也已经堆满了各种货物。这些人来回查看着水泥平台上一堆堆的货物,随后和工作人员说着什么,工作人员就用叉车将挑选好的产品重新堆成一堆。接下来,挑选者就会陆陆续续地进到旁边的办公楼内。
11点左右,一名驾驶银灰色宝来轿车的黑衣男子开始将大量货物塞进车厢和后备厢里。很快,轿车就被塞得满满的。其间,一辆平板小货车也来到轿车跟前。随后,货车司机和黑衣男子又将五六十箱货物装上了小货车。
这两辆车的货物究竟运往何处呢?两路记者分别驾车进行了追踪。在行驶了近一个小时后,小货车首先来到了本市近郊的一家牛羊肉店跟前,随后车上数十箱货物被卸下来后,堆到了墙边,并被盖上了棉被保温。在等待了二十多分钟后,那辆银灰色宝来轿车也来到牛羊肉店门口。宝来车停到牛羊肉店门前,黑衣男子和另一名红衣老汉急匆匆将车内的货物搬进了店内,很快车内的货物就被搬空。
就当记者以为这些货物都会被搬进店里时,没想到,黑衣男子又开始将原本堆在墙边的货物再次搬上了宝来轿车。待车辆装满后,黑衣男子再次驾车离去。与此同时,记者也继续驾车跟随,一直来到离牛羊肉店相距四公里左右的一个大院里,记者发现这里是一个冷库,很快男子将车上的货物搬进了冷库。接下来,男子不断往来于店铺和冷库之间,这些货物也被大部分运到了冷库内继续储存。
记者与属地市场监管局取得联系后,属地市场监管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当执法人员进到该牛羊肉店时,地上堆满了已经拆箱的各种食品。其中包括各种冷冻水饺、煎饺、速冻藕合等十多个品种。执法人员现场调查发现,这些食品已经全部过期。随后,执法人员在记者的带领下又来了冷库,冷库内大量过期的肉制品也全部被查获。截至发稿时,现场查获的过期食品已经全部被销毁。
与此同时,另一路记者也传来了消息。另一辆从津南冷库运货的瑞风货车竟然来到了市区的一家西餐店。很快,满满的一车货物被店员运进了店内。记者与该区市场监管局取得联系后,行政执法支队和属地市场所多名执法人员迅速来到了这家西餐店内。执法人员询问店主今天是否进货时,该店女店主先是坚称并没有进货,在看到记者出示的运货视频以及瑞风车辆的相关信息,女店主才不得不承认进货了。执法人员随即对厨房内的多个冰柜逐一进行了查看,很快包括过期的鸡排、鸡翅、薯条等都先后被查获。记者查看发现,一种调味鸡排的生产日期赫然写着2021年,保质期十二个月,也就是说该产品已经过期两年多了。
执法人员发现,查遍了厨房内的所有冷柜,但现场发现的产品数量和视频显示的数量并不相符。从视频中不难看出,运到的货物要远远大于现场发现的货物。随后,执法人员又查遍了该餐厅的所有场地,终于在餐厅的负一层又发现了三个冷柜,里面居然大部分都是过期食品。执法人员一直清点到当晚九点多才确定,该店内共查获过期食品多达24个品种。执法人员当即将涉案物品暂时封存。据女店主交待,这些过期产品是以低于市场三分之二的价格购进的,花去了一千多元。此案也在进一步处理中。
记者调查:没有销售合同 余货已经封存
那么,这些过期食品究竟是如何销售出来的呢?津南区市场监管局双港市场监管所得知消息后,所长带着多名执法人员迅速来到了这家名为“鲜冻(天津)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现场调查得知,这些货物都是该公司前几年购进的,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销售出去,近一段时间正在组织清库。“这些过期食品都是以饲料或者纸箱包装的价格售卖出去的,销售额也没有交到公司,而是由底下的人收的。”公司负责人表示。
属地市场监管所将还没有处理的过期食品进行了暂时封存。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他们将指导、规范该企业做好剩余食品的处理工作,并将展开一次类似企业的专项巡查和教育工作,避免再次出现过期食品流向餐桌的风险。
津云新闻记者劳韵霏 新报记者 崔楠 解菁 徐燕